
未能解決心理壓力所造成的生產力下降與缺勤問題,對雇主與員工而言都不是好事。提升對心理健康與職場福祉的重視,是具前瞻性的企業組織留住優秀人才的重要策略之一。BSI 國家安全業務總監 Xavier Alcaraz 指出,企業高層正積極尋找解決方案,藉由調整商業模式來建立長期的關懷文化,能提升組織的永續發展與韌性。本文將提供實用指南,協助您的組織制定並落實完善的心理健康策略。
制定心理健康與福祉策略
首先,請明確設定目標,並與員工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若缺乏來自員工的回饋,企業可能會推動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適得其反的措施。確保這些措施在組織內部能被一致落實,特別是在多元化的職場環境中,能夠帶來更顯著的成效。
採取具體行動 讓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更平衡
推動有助於維持個人與工作生活平衡的措施,不僅能展現企業對員工的重視,也能提升整體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企業可透過提供以下彈性工作模式來支持員工:
- 提供遠距工作選項
- 允許員工彈性調整上下班時間
- 讓全職員工可選擇轉為兼職角色
- 實施彈性或更優化的工時制度
- 幫助員工更輕鬆地平衡工作與個人責任
促進溝通與員工參與
每位員工面臨的挑戰不同,應對方式也各異,因此企業需關注多元需求,並提供適切的支持。目前,企業普遍使用多種溝通方式,例如視訊會議與面對面交流。建議管理階層定期與員工對話,並設立員工資源群組與其他支援系統,讓員工能夠與有相似經歷的同仁交流與分享,進一步提升歸屬感與參與度。
靈活推動遠距工作 同時留意潛在風險
疫情加速了彈性工作的發展,這對心理健康帶來正面影響,但同時也伴隨一定風險。有些員工在家工作時可能會無意間拉長工時,導致工作與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因此,企業應協助員工建立明確的工作與個人時間區隔,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平衡。此外,遠距工作也涉及職業健康風險。當員工不在辦公室工作時,企業對其工作環境的掌控度降低,亦需要額外關注並採取適當管理措施,以確保員工的健康與安全。
提供管理者必要的工具 以支持職場心理健康
開放且健康的心理健康對話對企業至關重要。企業應為管理者提供適當的工具,讓他們能夠依據不同員工的溝通風格與需求,展開有效對話。透過對管理者教育訓練與發展的投資,企業可營造更具支持性的環境,讓心理健康融入職場文化,進而提升員工的整體生產力與士氣。
衡量心理健康計畫的有效性
評估心理健康與福祉計畫的影響仍然是一項挑戰,但若能以合適的方式推動心理健康支持措施,將有助於建立員工信任並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回饋機制。例如,員工協助計畫(EAP)只有在員工實際使用時才會發揮價值。因此,企業應積極推廣 EAP 的好處,並透過數據衡量其使用情況,如諮詢次數、轉介案例數或線上研討會的註冊人數等。此外,與負責組織心理健康、員工參與及福祉的內部或外部團隊合作,也能幫助企業確保從目標設定到實際行動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