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環境議題優先,但是社會風險與公司治理不能忽略
「這幾年的國際樣態,最嚴重的就是氣候行動失效、極端氣候、生物多樣性消失等環境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 ESG 中的 E 擺在最前面」蒲樹盛指出。但是第二個 S 與第三個 G 卻也因為疫情後全球產生的生計危機、社會凝聚力及信心喪失、地緣政治等,讓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與世界風險產生高度連結,不容忽視。以企業端來看,員工照護與福利政策在此趨勢下相形重要。
以國家層面來看,人口老化、貧富差距、男女平權等議題也讓社會面趨勢更加確立。以台灣為例,三年內即將成為全球老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台灣需要以相當深度的社會手段、人口政 策、縮減貧富差距,讓年輕人看到對於未來的希望,在社會層面著力,才有機會扭轉現況。
二、暖化大限促使各國利用經濟手段處理環境議題
2030 年是全球環境面相當重要的目標時間,包括美國推出綠色新政,宣示於 2030 年將較2005 年減碳 53%、英國較 1990 年減碳 78%、日本較 2013 年減碳 42%,而這些目標,都將透過經濟手段協力達成。以金融業為例,其本身排碳量並不高,但是金融業可以透過對環境影響深遠的企業以放款的限制、融資協助減碳等經濟手段,對排碳大戶產生具體的影響。
三、各國政府透過硬指標鐵腕推行 ESG
以台灣為例,金管會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並將分二階段推動,第一階段資本額百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開始盤查碳排放量並在 2023 年揭露在年報及永續報告書,2027 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第二階段則是 2029 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更規劃出「公司治理 3.0-永續發展藍圖」,希望帶動企業落實公司治理,提升永續發展並引導投資人及相關利害關係人良性發展與互動,營造一個健全的 ESG 生態體系,強化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推動從綠色金融到永續金融。
四、資訊安全的科技風險受到重視
在 ESG 架構下的 G,除了一般的公司治理,資訊安全的科技風險常被忽略。美國道瓊永續指數從 2018 年開始,已把許多資訊安全相關的內容,納入企業要求,以強化 ESG 在風險管控上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