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開始減碳了嗎?」這應該是2022年許多企業對談中的重要關鍵字,為什麼這麼多企業紛紛加入減碳的行列?聯合國報告中指出,2030 年為地球有可能升溫攝氏 1.5 度的暖化大限,各國政府與國際企業紛紛以 2030年為減碳目標,訂出政策與實質法律規定。蔡英文總統更正式宣示2050淨零目標,進一步提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從全球到台灣,從企業到供應鏈,面對不斷祭出的減碳要求,碳管理已勢在必行,各行各業已經沒有任何僥倖與例外。
以全台超過400家營業據點的信義房屋為例,即使逐年展店、業績增加,但全公司在「2030信義房屋、2050信義企業集團,達成淨零排放的永續目標」下,2020年服務碳足跡就較2017年下降38.1%,人均碳排放量也較2017年下降17.24%。在全球風起雲湧的ESG浪潮下,除了大型企業相繼加入減碳行列,提供國內各家知名食品大廠,外銷客戶遍及世界各地的金元福包裝,外銷全球MIT專業髮品美科實業等中小企業,也相繼展開溫室氣體盤查與碳足跡標準的行動。
BSI鄭仲凱技術長指出,早期導入國際標準進行減碳的企業,不僅樹立典範更善用了標準做為國際通用語言的優勢與國外客戶做生意,不但超前部署,更大大的提升了企業競爭力。BSI是全球ESG趨勢中,國際標準的主要制定者,ISO 14067碳足跡、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的前身標準,以及BS 8001循環經濟概念與模式、PAS 2060碳中和標準等皆由BSI所撰寫制定。企業想開始減碳行動、卻不知如何開始?鄭仲凱說,減碳就跟減重一樣,必需要先瞭解想減重的誘因是什麼?想減哪裏?想達成的體重目標?該用什麼方法?然後制定計劃、開始實行,減重目標達成便指日可待。
5W1H全方位思維:釐清減碳動機 凝聚內部共識
減碳行動前的動機釐清和共識凝聚相當重要。以減重為例,減重是一個很好的目標,但必須要讓它更具體、更明確。例如,將其改成:「每月減少1公斤」如此一來,就會確切地知道期望自己減掉多少重量。如將其轉換成「組織每年需減少 10% 碳排放量」,如此一來,從中、高階管理團隊到基層執行人員就會知道期望,也就會對於公司的減碳行動有所了解並凝聚共識,而有動力朝目標邁進。此時,善用5W1H的分析法,從5W全方位的思維開始,建構出具體、明確的目標方向,而1H的計劃,則可以透過國際標準帶路,循著三個步驟讓企業減碳行動高效展開。
Why 瞭解為什麼要減碳,驅使減碳的動力?
可以透過教育訓練、參與趨勢論壇等多元方式,了解甚麼是ESG、減碳、溫室氣體盤查等重要趨勢與觀念,進一步透視它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What 減碳的目標為何?
是要符合法令法規要求,還是滿足品牌/客戶的要求,亦或是自我對ESG貢獻的期許…
Who 誰需要參與減碳?
釐清想要構築的文化及共識,是全員參與或是劃定部分營運範圍…
Where 何處可進行減碳,要減少能源使用還是要改變流程/製程?
找出最耗能、舊世代的設備或流程,這都可能是可以開始著手減碳之處。
When 花多久時間要達成目標?
有被要求必須在某個時間內完成,還是自我要求設下一個目標時點。
在經過5W的一番審視、分析並釐清減碳動機後,即可進入1H的How開始制定計劃步驟,逐一落實,最後再分享成功經驗以創造員工參與榮譽感。例如許多公司在獲得ISO驗證後,會透過公司正式場合,授予參與團隊榮譽標章,以持續強化員工對於獲得國際標準、驗證的榮譽感並驅動參與度。
How 現在就來看看減碳三步驟,及該參考哪些國際標準來制定減碳計劃
減碳步驟一:了解現況,全面盤查公司碳排放情形
既然有了減重必勝的決心,再來就是先了解身體的現況,譬如透過體脂機,找出脂肪堆積的地方,做個聰明不盲目的減重者。減碳的步驟也相同,首先需要透過數據來源,盤查公司碳排放現況。
但是要如何盤查呢?碳排放狀況相對簡單的公司,可以選擇自行研讀國際標準或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作業指引》和《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推動產品碳足跡管理要點》的附件三〈產品碳足跡數據量化與查證規範〉,進行全公司溫室氣體盤查與商品/服務碳足跡計算。除了公司自行研讀,更有效率的方式便是參加可靠的訓練課程,由專家帶領快速進入狀況。BSI具有標準制定者與產業先驅的領導地位,是眾多國際標準的研發單位,包含碳足跡標準最初由BSI制定(即PAS 2050),後來被ISO國際組織採用,而BSI基於對標準的了解,將其引進台灣,至今成為企業碳管理的重要基礎之一,而這也是BSI教育訓練不可取代之優勢。
這個階段,有兩個國際標準可以提供企業遵循,全面盤查企業的碳排放狀況與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
減碳步驟二:訂定目標與計劃,減量行動開始Go!
先了解哪裡是身體脂肪堆積的重災區,接下來就需要訂出減重計畫。減碳也是同樣的道理,經過步驟一的盤查,發現關鍵排放源後,便需要透過計畫,進行減量管理。這個步驟可以參考的主要國際標準包含:
- 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評估高耗能設備效率,幫助企業找到減量熱點,尋求耗能設備的汰換、生產製程的提升、再生能源轉供或是購置再生能源憑證使用。這個標準導入的主要負責單位通常為廠務。
- BS 8001循環經濟的概念與模式:降低整體原物料使用。譬如手機內金屬殼的碳排量很高,企業可以透過替代材料減少碳排,像是Nike採用海洋廢棄物為產品原料、廢料回收利用,透過循環經濟都減少產品碳足跡。這個標準牽涉的部門較廣,研發、生產製造、採購、供應商管理、採購等都需要協同合作。
減碳步驟三:設定階段與時程,往碳中和/淨零排放目標前進
減重絕非一蹴可幾,而是個持續努力,朝目標前進的過程。在運用不同方法並進的「減重(減量)」後,在設定的時間點要一一確認階段目標是否達成,以確保持續朝最終目標邁進。而碳中和與淨零排放做為減碳目標的差異在於:「碳中和」是將所產生的碳足跡,以自己減量或是與外部抵換的抵銷方式,做到碳排放與移除平衡。而「淨零排放」則是減量後並利用本身負碳技術(森林碳匯或碳捕捉利用儲存CCUS)的方式清零。然而當前國際間定義分歧,莫衷一是,因此參考國際標準便是相對可靠的選擇。
- PAS 2060碳中和標準提供了一個清晰、共同的指標做為比較基準,揭示何謂碳中和及企業組織如何達到碳中和。企業如採用了一致的國際標準方法學來計算溫室氣體排放(ISO 14064-1)和碳足跡(ISO 14067),有了共同比較基準,此時達成PAS 2060 碳中和目標的宣告,就能為大眾所信賴。
體重的維持或朝向更進階的目標前進,是需要持續不間斷且調整改進既有方式。減碳也是如此,當達成碳中和或淨零目標後,仍得時刻專注減碳行動,不能鬆懈,保持最佳,抑或是將負碳排做為終極目標。
鄭仲凱說,面對 2030 年的暖化大限,在全球供應鏈占有重要地位的台灣,絕對無法置身於外,現今,全球企業將ESG做為營運衡量指標的當下,大多數企業對於環境(E)面向雖有一定的認知,但卻面臨著落地執行的瓶頸,不知道應該從哪裡開始。既然「淨零」當道,順應時勢,何不從此開始著手轉型減碳。
BSI為世界上第一個國家標準機構,至今仍是全球領先的標準制定者,深知標準對產業和企業管理扮演著領航的角色,20世紀氣候變遷加據更加突顯了標準的重要性。在去年COP26上,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於演說中也直接提及各項標準如何與淨零承諾接軌是ISO未來重要的工作。同年,ISO各成員國也認可《倫敦宣言》的承諾。由此可知,標準將會是達成永續淨零的重要基礎與共通語言。
除上述文章中提到的國際標準,在與ESG相關的國際標準中還有ISO 45001職業安全衛生、ISO 20121永續性活動、ISO 20400 永續採購、ISO 14046 水足跡、ISO 37001 反賄賂等,前身標準也都由BSI所制定。面臨永續挑戰之際,個人如能取得國際標準訓練或資格證照,將能成為炙手可熱的綠領人才。而企業組織備有扎實的國際標準查/驗證證書,讓國際標準內涵成為公司運營的一部分,將能保有與全球進行貿易往來的永續優勢,絕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