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企業的競爭力不再僅取決於產品或服務,而是來自客戶對於企業數位安全的信任。但現實是,無論規模大小,企業都可能面臨資訊安全漏洞、供應鏈攻擊或雲端服務中斷的風險。
如果您的企業今天遭遇重大網路攻擊,您有信心系統能夠迅速恢復嗎?您的客戶、供應商和投資人會怎麼看待這樣的情況?
資訊安全管理(ISO/IEC 27001)與營運持續管理(ISO 22301),正是幫助企業強化數位信任的兩大國際標準。這些標準不僅能確保您的資訊資產安全,還能幫助企業應對營運中斷,確保關鍵服務持續運作。
那麼,具體該如何提升數位信任呢?以下是 6 個實用策略,涵蓋風險辨識、計畫演練、組織文化、資安技術與供應鏈協作等面向,幫助企業減少風險、強化韌性,並贏得客戶與夥伴的信賴。
1. 了解您的風險——從資安風險評估開始
每個企業的數位環境都不同,面臨的風險也各不相同。您知道哪些資安風險對您的業務影響最大嗎?資安風險評估不應只是形式上的檢核,而應從實際營運情境出發,盤點資訊資產與營運依賴程度,並針對潛在的干擾點進行系統化分析。除了內部系統漏洞,企業也應將以下項目納入考量:
- 供應鏈的風險:您的供應商是否具備應有的資安與營運持續能力?
- 雲端服務的風險:您的關鍵業務是否依賴第三方雲端供應商?若雲端平台出現停擺或資料不可用的情況,是否已建立備援與回復機制?
- 法規與合規風險:是否已掌握產業特定的資安與營運要求?
透過這樣的盤點與評估,企業才能更明確識別優先應對的風險,並有根據地規劃改善方向。
2. 制定「萬一發生時」的計畫
如果今天遭遇重大網路攻擊,您的企業能否照常運作?
營運持續計畫(BCP)能夠幫助企業在災難發生時最小化影響、加速復原。在規劃 BCP 時,企業可參考以下 7 大關鍵要素(簡稱7Ps),有助於確保企業全面考量應變與復原能力。
- 供應商(Providers):內部與外部供應商是否有備援計畫?
- 效能(Performance):您的 SLA(服務水準協議)是否涵蓋災難應變?
- 流程(Processes):當系統遭受攻擊時,是否有明確的應變步驟?
- 人員(People):關鍵員工是否接受過應變訓練?
- 營運場域(Premises,例如實體營運地點、辦公室或資料中心):您的基礎設施是否具備災難復原能力?
- 品牌形象(Profile):如何確保資安事件不影響企業聲譽?
- 預防準備(Preparation):企業是否已經針對不同情境進行測試?
請記住,BCP 可能因不同情境而有所調整,因此需要針對您的產業或市場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境進行腦力激盪,以確保能夠應對任何突發狀況。
3. 透過演練找出進步空間
計畫寫得再完整,如果沒有實際測試,關鍵時刻可能仍然無法發揮作用。企業應定期進行資安與營運持續的演練,以確保應變計畫真的可行。
模擬測試時,請考慮以下情境,其中也應涵蓋雲端服務中斷、平台資源不足或設定錯誤等狀況,因為雲端系統在現今企業營運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若發生問題,可能對營運造成即時而廣泛的衝擊。
- 關鍵系統突然宕機:業務能否繼續運作?
- 應鏈遭受攻擊:是否有替代供應商或應變方案?
- 企業資料外洩:企業能否迅速封鎖漏洞並通知受影響客戶?
透過定期測試,企業能夠提前發現問題,並確保所有人員都知道在危機發生時該如何應對。
4. 強化第一道防線——員工資安意識
除了制度與流程的建置,真正落實資訊安全與營運持續,仍需回歸到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根據 Verizon 2023 年資料外洩調查報告,有超過七成的資安事件涉及人為因素,包括社交工程攻擊、操作錯誤與權限濫用。這顯示,即便企業導入再多技術防護,員工的行為仍然是最重要的防線之一。
因此,企業應透過定期的教育訓練與實境演練,讓員工具備辨識資安風險的能力,進而減少誤觸或疏忽所帶來的損害。例如,企業可設計模擬社交工程攻擊的演練,協助員工了解潛在威脅,或透過互動課程引導他們識別釣魚郵件與可疑行為。這類訓練不僅強化了員工的資安意識,也有助於避免事件擴大,維持關鍵作業不中斷,進一步鞏固企業的營運韌性。
5. 採用「零信任」的網路安全策略
根據 Gartner 的研究,零信任網路存取(ZTNA)正逐漸成為企業資安策略的重要一環。Gartner 預測,到 2026 年,將有約 15% 的企業在其內部網路中全面採用 ZTNA,取代傳統的 VPN 或網路存取控制(NAC)機制。隨著企業對遠端存取安全性要求的提升,零信任架構的影響力預計將持續擴大。
零信任的核心概念:
- 不再預設「內部網路是安全的」,所有存取行為都需驗證
- 採用「最小存取原則」,確保每位用戶僅能存取必要資訊
- 持續監控並評估所有存取行為,降低內部資安風險
企業在優化資安策略時,應審慎評估是否導入零信任架構,並依據組織規模與風險特性,規劃合適的應用方式。零信任強調以驗證為核心的存取控制機制,若能與現有流程協同整合,不僅可強化整體資安防護,亦有助於在資安事件發生時維持服務穩定。特別是在雲端服務、遠端工作,以及對第三方供應商的依賴日益增加...等情境下,零信任架構更能支撐企業於多元環境中持續穩定營運。
6. 與供應鏈夥伴攜手強化資安
企業的資安韌性,不僅取決於內部控管,更與供應鏈整體的安全成熟度息息相關。隨著攻擊手法日益多樣化,針對供應商或第三方服務商的滲透手段越來越難以偵測,供應鏈資安已成為企業數位韌性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企業該如何強化供應鏈資安?
- 將關鍵供應商納入資安風險與營運中斷評估範疇,提升整體防護視野
- 強化與供應商的溝通與協作機制,建立一致的資安應變認知
- 確保第三方服務具備必要的資安與應變能力,降低外部潛在威脅
- 這樣的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控管外部風險,也能夠提升整體供應鏈的信任基礎,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營運持續性與品牌聲譽。
數位信任不是選擇題,而是企業生存之道
透過資訊安全與營運持續管理,企業不僅能夠降低風險,還能夠贏得市場信任。這不僅關乎技術,更是一種長期的管理思維與組織文化的展現。從高層承諾、制度建立,到日常落實,每一步都在為建立信任打下基礎。在這個數位高度依賴、風險快速變動的時代,數位信任與營運持續密不可分,已經成為企業韌性的核心要素。回顧您的資安策略,現在正是思考如何更有系統地強化整體數位防護與應變能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