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有漏洞代表罪犯能存取、凍結、操縱與公布資料。
對初級醫療照護機構而言,可能包括:
- 阻礙存取電子郵件、線上預約看診與分類系統、患者紀錄、工作人員輪值表與聯絡細節
- 操縱或破壞資料,例如移除醫療紀錄的「紅旗」(red flag)警告,並篡改測試結果
- 公布機密的醫療紀錄
在 2017 年,英國國民保健署(UK 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 NHS)在 Wannacry 攻擊中受到勒索軟體感染,這個惡意軟體會凍結臨床醫師存取資料的權限。受影響的初級與二級照護使用者無法進入存取患者紀錄、線上診斷、預約看診系統與電子郵件。駭客發出勒索要求,企圖勒索將檔案解鎖的錢財。自 2017 年起,Wannacry 類型的勒索軟體攻擊已不斷發展,Ryuk 勒索病毒在 2020 年造成最多破壞。
NHS 並非受到特定的目標式攻擊,這是完全伺機性事件,但確實暴露出初級與二級照護是這類攻擊的「輕鬆目標」。NHS 是這些利用軟體作業系統弱點進行攻擊的眾多受害組織之一,其中有許多都是使用未能充分更新以提供長期安全性的舊系統。僅管如此,這些攻擊還是造成了大規模當機。部分醫院與診所必須暫時關閉收治患者與取消門診,同時要檢查、消毒數百部機器,以及清理恢復的備份。
倫敦帝國學院全球健康創新研究所數位健康主管 Dr Saira Ghafur 表示:「我們 [自 2017 年開始] 在網路釣魚電子郵件及教育工作人員方面已有許多改善,並設置能辨識及過濾這類電子郵件的系統。但在疫情當中,任何網路攻擊絕對都會是災難,尤其要是倫敦信託或 GP 外科手術還遭受 Wannacry 攻擊,而你又已經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衝擊] 難以提供良好照護時。」
醫療照護產業報告指出勒索軟體攻擊已造成至少一起死亡案例,因為近期德國有一間醫院遭到勒索軟體攻擊時,正有一名患者在搭乘救護車前往急診部門的途中,因此該名患者被轉至另一間醫院,卻不幸在救護車上死亡。
如今這個潛在影響比起 2017 年更大上許多。Dr Ghafur 指出:「若想像當時 Wannacry 的情況發生在現在,情況將會變得非常艱難,因為我們提供的一切,每一個醫療照護都多少帶點數位元素。」三年前,有些部門恢復成使用紙筆的做法,以設法處理無法存取患者紀錄或診斷的情況。現在,當幾乎所有紀錄與影像都變得數位化、許多工作人員遠距上班、約診及分類也都在線上處理時,實在很難想像這樣的做法要如何執行。
目標式攻擊
根據英國 NCSC 的報告,由於醫療照護組織擁有患者的個人可識別敏感資訊,因此有越來越多網路罪犯專門以醫療照護組織做為目標。NCSC 發言人表示,「NCSC 已辨識出勒索軟體攻擊令人不安的新趨勢,發現這些攻擊者不僅會阻斷存取資料的權限,並且若不支付贖金,還會威脅要公布資料。」
2020 年 10 月,芬蘭有一間經營心理治療服務的私人公司遭受攻擊,結果有數萬名患者的機密治療紀錄遭駭。患者收到要求支付贖金以防止他們與治療師的機密討論內容被公布在網路上的威脅電子郵件。有些紀錄遭到公開,並造成嚴重痛苦與失去信任的結果。這個事件被歸咎於該公司在儲存資料檔案時缺乏可靠的加密,進而證明加密靜態資料的益處。
當對數位資訊的依賴越來越高,資料因為惡意目的而遭破壞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Dr Ghafur 表示,「這全都是駭客入侵與攻擊資料的方式。」她接著又問,「若你打電話到醫院然後說『每個血液檢測結果都遭到了篡改』,那醫院有什麼證據能證明事實並非如此?你的備份是什麼、該如何再次檢測、這對你儲存的樣本又有什麼意義?」檢測結果遭到篡改的可能性突顯出可能會造成的傷害。
此外,資料的完整性變得越來越重要,而且相較於經常成為攻擊目標的金融服務業,對醫療照護產業而言更是如此。若青黴素的藥物不良反應從系統中遭到刪除,那麼對患者的後果會比無法存取我的銀行帳戶來得更糟糕許多。
Dr Ghafur 提出其他恐怖情境的可能性。去年在以色列,有研究者證明有能力從醫療掃描圖攔截影像,再做出會改變診斷結果的更改,例如透過改變掃描圖上的畫素加入或消除代表癌症的徵象。研究人員推測攻擊者可能會利用這項技術「破壞研究、進行保險欺詐、執行恐怖攻擊行為,甚至是謀殺。」
據估計,全球每年會有 260 萬人到急診部門就診,其中約有 3/4(74%)的人必須進行診斷,而且這些診斷通常是指數位造影。他表示,「當考慮到 NHS 的一切都是數位影像時,若組織失去造影部門,就代表失去在急診部門治療患者的能力。」他認為釐清網路安全威脅的可量化影響,對確保認真看待網路安全威脅很重要。
而這也為醫療照護引進一個新的風險載體,隨著越來越常使用能以遠端數位方式控制如冷藏櫃與冷凍櫃等系統的物聯網,物聯網也因此可能成為另一個攻擊目標。Dr Ghafur 問到,「我們已經引進新疫苗了,對有邪惡想法的人而言(很遺憾這些人就是如此),要駭入存放疫苗的冷藏櫃與冷凍櫃溫度計將會變得多麼容易?」這點將在思考醫療物聯網(IoMT)時做更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