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管理標準: BS EN 16001, ISO 50001
近幾年球政府總以華而不實的言詞討論氣候變遷的議題,但究竟是不是因為各國民情不同,而阻礙了必須起而力行的行動? 誰又真正腳踏實地,體現低碳生活? 政府的節能法案究竟有多少成效?又有哪個組織願意誠實購買,不顧自身利益?
我們衷心期盼在2010年底(11月29日~12月10日)前,全球共體時艱,在處理與消除中美洲氣候變遷方面,能取得更大幅度的共識。自去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歐盟高峰會後,去年參加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會議的與會代表,今年將移往墨西哥大城Cancun舉行。
十月在中國天津市短暫聚會結束之際,該國外交部長Patricia Espinosa,,在總結了該國的目標那一刻,鎂光燈齊閃,這足以證明該國政府確實允諾"唯有透過多方途徑,才能以公平有效的方式解決全球的重大問題", 他說。
當然,說比做容易得多。而UNFCCC 執行秘書長Christina Figueres 也清楚提到下一屆的年底會議將有可能使用"微不足道的氣候金鑰開啟深鎖已久的大門" – 希望這次能打開各國政府、商界與民眾實際採取行動的大門。
在眾多的新聞焦點中,便是更清晰的交代關於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其中最緊迫的問題予與會者。京都議定書的首要承諾便是在2012年底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一個新的國際框架協議需要談妥和批准。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不像公約,京都議定書簽署國必需承諾全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至一定的數量。然而,其它尚待討論的包括氣候財務與建築物容積、以因應被認定為無法規避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以及透過「長期共享的遠見」找尋共通立場這類操作層面的因素。
尋找符合之道
只是什麼樣才是全球共享的遠見?
從樂觀面去看,2009 哥本哈根會議讓55 國齊聚一方,立誓要在2020年前縮減自己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根據UNFCCC.2數據,這些國家總排放量佔全球能源排放量的百分之七十八。 "哥本哈根會議中的共識"一如所知道的,包括中國與美國,以及發展中國家,都要提出一份有關縮減排放量的完整計畫報告。另外各國也議定好要額外融資幫助財力較不雄厚的國家,包括"哥本哈根氣候基金" ,進行低碳專案。可以想見的是到2020年前,總資助金額將達到1兆美元。
另一方面,不可能規避的是哥本哈根會議根本不足以構成任何有約束力的行動承諾,而且各國對於施行細節的言語交鋒仍舊方興未艾。
至於消費者方面,2010年,匯豐集團贊助的「氣候信心監測」計畫則提到住在新興國家的人們- 例如金磚四國" 3 – 是最樂觀的一群人。他們都提出報告表示,最關注的焦點是消弭行動,卻也對其效力感信心.4 全球參與投票的一萬五千名當中,超過三分之一(38%) 的投票者表示最大的擔優為氣候變遷,但這項擔憂在中國大陸增加到百分之五十七,在英國郤降到百分之十六。巴西與印度對於長期低碳經濟最為樂觀其成,而亞洲各國對於股東能否適度採取行動最具信心。
例如,超過一半(58%)的中國人覺得這個方式,比起各國,只是五分之一而已。幾乎三分之二(64%)的中國消費族群也說,比起美國和英國的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二十三來說,他們一直很努力為環保盡一份心力。
而有些國家(例如德國與法國)清楚表示企業應該要投入更多金錢,然而,銀行在報告中附帶表示,顯然地所有國家的政府政策與產業界也必須發揮作用將"排放交易、碳課稅和其它政府籌措的減碳法案都會被認為是政府必須有火車頭的作用,帶領大家邁向這重要的一步,"
"政府正推動低碳經濟及更多企業響應生產低碳產品與低碳服務的目標來因應," 匯豐執行長,Stuart Gulliver說。
的確,銀行的 "氣候變遷卓越研究中心" 提到,此市場價值可能會加速增加三位達到2.2兆美元在2020年時,而新興市場可能會吸引高達百分之七十的資金挹注。
交易的時機
透過碳排放量交易計畫-京都議定書規定以三大市場為主,減少排放量機制其中一種為有效制訂石化燃料價格是目前最夯的政策。
歐盟排放權交易機制(EU ETS) 是這類施行計畫中規模最大的一種,也是BSI 最特別熟悉的一種。最近,2010 BSI 被選為可查驗EU ETS針對英國蒙納克航空公司(Monarch Airlines)採行的指令提供者,這家航空公司負責超過50處的地點,包括西班牙、希臘、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印度、肯亞、埃及和加勒比海沿岸國家等地。在2010年起飛航局已正式納入EU ETS 範疇內,航空公司必須監測他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自2011起,每年都要提交一份年度報告供查驗。自2012 年,他們也必須針對每排放一噸就要購買相對應的配額,否則將面臨罰款。
各個國家正不斷通過類似法案,以便有效利用能源並挹注資金在各產業的低碳技術上。例如,Yoshio Izumi, 日本BSI 永續產業協會會長, 就說明日本政府正考慮自2010年4月,東京取得明顯優勢後,實施全國排放量交易機制。
"東京市政府正開始展開碳排放量交易機制- 並對能源密集的大樓和工廠強制實行此一計劃" 他說。
"降低碳排放量的目標相當艱鉅,日本企業必須為節省能源盡一分心力。由於EU ETS機制,參與的企業每年也必須通過獨立第三方查驗機構如BSI的查驗。
日本也有"合理使用能源法", Izumi 表示現在,"這比以前還要嚴格很多"。 2009年,監督管理體系轉向著眼於從能源碳足跡轉為注重全程業務耗損記錄。會議中並修訂,設立單獨的基準指標,將具體出能源密集型部門,如鋼鐵和發電。"該項法規要求能源密集公司編製一份節能貫徹計畫、接著回報能源消耗率以及提交報告," Izumi解釋。未完,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