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 英國標準協會於日前舉行 2024 BSI 國際標準管理年會,以「預見機會,預備未來」為主題,吸引眾多產官學界專家及企業代表出席,共同探索 AI 治理如何助力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年會上午場專注於「數位信任國際標準管理」,深入探討 AI 治理、隱私保護、資料安全、法規遵循及企業永續發展等議題,提供國際視野與深度洞見。面對數位轉型日益加速,與會者交流了多元觀點與實踐經驗,強調信任與責任是企業在數位時代中實現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石。作為國際標準制定的引領者,BSI 透過本次年會進一步強化了數位信任生態系的重要地位,為企業應對未來挑戰指明方向。
以臺灣為起點邁向全球 AI 治理新典範
英國經濟署署長 Jessica Henry 致詞時強調,全球合作是推動 AI 治理的關鍵。她分享英國在此領域的領導作為,包括主辦全球首個 AI 安全高峰會及設立 AI 安全研究院,致力於強化 AI 系統的透明度與問責機制。她也肯定 BSI 在制定 AI 國際標準的成果,BSI 不僅是全球標準知識的中心,更是全球產業提升 AI 治理的重要推手。
Jessica Henry 盛讚臺灣推動《人工智慧基本法》的前瞻性,認為臺灣在半導體與 ICT 領域的優勢,使其具備成為「AI島」的潛力,這不僅是科技願景,更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她指出,臺英雙方在科技領域優勢互補,未來將攜手推動全球 AI 技術標準,實現更安全與創新性的技術應用,共同促進負責任的 AI 發展與全球經濟成長。
信任+AI:台灣數位經濟的成長密碼
數位發展部部長黃彥男以「數位經濟高速公路」為比喻,強調建構一個安全、高速且具韌性的數位基礎設施,是台灣數位轉型的關鍵保障,能有效應對天災、人禍及全球競爭挑戰。他指出,數位信任是這條高速公路的核心,為未來數位經濟提供穩定發展的基石。
針對 AI 技術的應用與風險治理,黃部長提到數發部正在推動的《人工智慧基本法》,目的是建構一個完善的法律框架,解決 AI 應用的風險與挑戰,促進可信 AI 的發展。黃部長表示,希望臺灣在這領域成為全球領導者,為快速發展的 AI 技術應用提供標準與規範,進一步提升臺灣數位信任的國際影響力。
數位、永續雙軸轉型當道:蒲樹盛揭示企業未來關鍵
在 2024 年 BSI 數位信任國際標準管理年會上,BSI 東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蒲樹盛強調,數位信任與永續轉型是企業未來十年發展的兩大核心軸線,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企業的韌性與競爭力。
他指出,數位信任是轉型的基石,涵蓋風險治理與透明問責,並呼籲企業領導層履行「受託人義務」,以滿足利害關係人的期待。他舉例台灣上市櫃公司發布重訊的嚴謹要求,以及歐盟的數位服務法 (Digital Services Act,DSA)、人工智慧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AIA) 的高額罰則,顯示國際法規對企業治理的高標準。
身為數位信任與永續標準的引領者,BSI 鼓勵企業在標準的幫助下積極擁抱科技創新,並提升資料治理與數位基礎設施建設,以應對日益嚴格的國際法規,實現減碳目標和綠色轉型。蒲總期許企業重新定義價值,抓住數位化與永續化帶來的新機遇,透過技術與文化的雙重驅動,打造更加安全、透明且具備社會責任的數位經濟環境。
▲BSI東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蒲樹盛指出,數位轉型與永續轉型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兩大核心軸線。
AI 合規新挑戰: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對企業的影響
歐洲在臺商務協會科技委員會共同主席曾更瑩律師深入解析歐盟人工智慧法(AIA),強調 AIA 的域外效力,即使企業不在歐盟境內,但只要其 AI 產品或服務進入歐盟市場,仍需遵守相關規範,否則將面臨高額罰則。對於供應商、部署者及進口商等企業,曾律師建議應積極檢視產品中的 AI 應用,進行全面的合規分析,以降低進入歐盟市場的法律風險,並在全球化競爭中的保有競爭力。
曾律師指出,為避免重蹈 GDPR 執行初期阻礙創新的覆轍,歐盟要求成員國建立 AI 監理沙盒,為企業提供測試與創新環境,確保 AI 技術發展符合倫理與法律規範。這一措施不僅促進技術創新,也為企業在遵守法令的同時提升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契機。她建議臺灣企業應提前適應這些國際法規要求,積極參與或建立類似的監理沙盒,將法規遵循視為推動技術創新與市場優勢的重要策略。
AI 典範轉移:擁抱技術革命,重塑台灣競爭力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以 20 世紀初汽車取代馬車的技術革命為例,比喻 AI 技術帶來的典範轉移。他指出,AI 技術正快速改變各行各業的運作模式與社會結構,未來 50% 的工作內容將由 AI 取代,但並不意味同等比例的失業。關鍵在於人類如何與 AI 協作,重新定義工作與技能的價值,抓住新時代的機遇。
蔡校務長提出「用 AI、做 AI、管 AI」三層次的人才架構,強調企業應積極培育具備應用、開發與治理能力的人才,幫助員工適應新技術浪潮。他進一步建議,台灣應將硬體優勢轉化為軟體創新,並結合國際標準與法規,構築數位信任基礎,提升全球競爭力。
蔡校務長最後呼籲,面對 AI 時代的挑戰,台灣除了積極擁抱 AI、駕馭未來,更應積極提升全民 AI 素養,並建立完善的 AI 人才培育和認證制度,才能在 AI 時代掌握先機,取得成功。
建立信任:以國際標準平衡 AI 創新與風險
BSI 英國標準協會臺灣分公司營運長謝君豪引用 BSI《Trust in AI》報告指出,AI 在生命科學、醫療照護與網路安全等領域展現出高度應用潛力,但不同國家的導入速度與重點領域因國情而異。他說明,AI 的發展雖然帶來巨大機遇,但若缺乏完善的治理與標準,可能導致偏見、透明度不足等問題,甚至因高能耗而加劇碳排放。
針對這些挑戰,謝營運長特別提到 BSI 推動的多項 AI 國際標準,包括專注資料品質與機器學習的 ISO/IEC 22989、強調 AI 治理的 ISO/IEC 38507、聚焦風險管理的 ISO/IEC 23894,以及涵蓋 AI 全流程治理 ISO/IEC 42001。他強調,這些標準不僅提供企業實施 AI 的操作指南,更能幫助組織在數位轉型中建立信任基礎。
正如謝君豪營運長所言:「從 AI 的生命周期出發,確保從起始到退役的全面管理。」企業唯有建立完善的治理策略,才能在快速變化的技術環境中平衡創新效益與潛在風險。
跨界對談共議永續未來:數位轉型浪潮下的 AI 賦能與挑戰
在會議壓軸的跨界對談中,BSI 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蒲樹盛強調:「AI 不僅是技術的革命,更是企業文化與業務模式的重塑。未來的數位化轉型將依賴於如何在創新與信任之間找到平衡,並通過跨部門合作與國際標準的推動,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這一觀點為整場座談的討論提供了深入的啟示,並為在場的企業與業界領袖指明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 (右起) BSI 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董事總經理蒲樹盛與與談人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劉鳳珍、歐洲在臺商務協會科技委員會共同主席曾更瑩律師、臺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以及 BSI 臺灣分公司營運長謝君豪,來自各領域專家們從實務經驗與資料分析出發,共商臺灣 AI 發展與治理策略。
AI 時代的學習焦慮:員工心理安全感與技能提升
天下學習事業群總經理劉鳳珍指出,AI 正在改變學習方式,提供量身定制的內容以提升效率與精準度,讓學習過程更靈活且人性化。她以天下學習平台為例,說明 AI 如何協助進行線上測驗和認證,並確保考試的公平性與安全性。她也提醒,AI 應用可能引發員工的技能焦慮與心理不安,部分員工甚至因擔心被 AI 取代而不敢表明使用 AI。她呼籲企業在數位轉型中關注員工需求,透過 AI 模擬真實情境,讓員工練習應對技巧,並提供更多個人化和客製化的學習機會,推動科技平權,讓所有員工平等獲得學習與發展資源,最終實現人機協作,保持企業競爭力。
AI 賦能產業轉型:從大型企業到中小微企業,打造台灣 AI 競爭力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指出,中小微企業應借鑑大型企業與政府的成功案例,結合政策支持與國際標準,逐步實現數位轉型。他認為,小型企業應以員工賦能為重,20% 的員工掌握 AI 技術即可推動企業進步;中大型企業則應從優化 SOP 流程入手,提升業務效率並推動數位升級。他建議,企業導入 AI 前應先盤點自身現狀,並引用吳清友先生的觀點「你是誰,你在哪,你要往哪裡去」, 了解自身數位化程度,再逐步進行數位優化和數位轉型。
AI 合規:兼顧創新與消費者保護
曾更瑩律師指出,歐盟 AI 法規對企業的影響深遠,特別是在創新激勵與風險管理之間的平衡。她認為,台灣與歐盟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同,在制定 AI 法規時應以便利 AI 科技發展為主,同時兼顧消費者保護。她建議台灣參考歐盟經驗,結合自身需求,制定有助 AI 科技發展的法規。同時她強調,業者在推廣 AI 產品時,應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和說明,確保消費者正確使用 AI,避免誤用或遇到其他問題,從而實現技術進步與消費者保護的雙重目標。
AI 時代的新思考:資訊部門的永續責任
BSI 營運長謝君豪指出,隨著 AI 技術的廣泛應用,資訊部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永續挑戰。過去資訊部門鮮少意識到氣候變遷與其工作相關,但如今 AI 應用帶來的高能耗、碳排放及對社會的潛在影響,讓資訊系統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他提到,溫室氣體盤查、碳足跡數據的計算、應用與管理,都會與資訊部門有關。他強調,跨部門合作是實現 AI 治理與永續目標的關鍵,資訊部門與永續部門需攜手將 ISO 標準中的環境需求融入治理框架。透過這樣的協作,企業才能在數位轉型中兼顧永續發展,並為長期競爭力奠定基礎。
這場跨界座談中,與談人對 AI 技術治理相關議題,皆提出了具體應對策略。蒲總在結尾時點出,未來產業發展需聚焦四大方向:首先,強調以人為本,結合 AI 技術提升個人與組織效能;其次,針對需要重複動作的工作,充分運用 AI 自動化技術,釋放人力投入更高價值的任務;再者,高階管理層需率先升級數位能力,以驅動企業全面轉型;最後,藉由提升生產力,實現產業創新與永續發展。這些再再呼應了本次年會的主題「預見機會,預備未來」,為企業在 AI 時代中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實踐參考。
2024 BSI 數位信任國際標準管理年會以 AI 治理為切入點,透過多元觀點的交鋒與深入討論,展示了數位信任與永續發展如何相輔相成。從法規到人才培育,再到標準的推進,年會帶來的不僅是對技術挑戰的解答,提出以信任為基礎的解決方案,更是開啟對未來數位時代治理的全面思考。
數位信任涵蓋資訊安全、隱私保護等領域,成為組織在數位生態中的競爭力象徵。公司治理與數位信任密切相關,體現組織如何透過完善的治理結構保障透明度與風險管理。BSI預見未來趨勢,將此次 BSI 數位信任國際標準管理年會將原有的「資訊韌性獎」提升為「數位信任獎」,設立五大獎項,包括精銳獎、卓越獎、ESG 推動獎、ESG 實踐獎及人才培育獎,表彰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ESG)領域的卓越表現。這些獎項不僅肯定了獲獎企業的努力與成就,更彰顯其市場信任度和品牌公信力。
▲數位信任人才培育獎得獎組織:臺灣證券交易所
▲數位信任 ESG 實踐獎得獎組織:中國信託、緯穎科技
▲數位信任 ESG 推動獎得獎組織:中華郵政
▲數位信任卓越獎得獎組織:元大證券、元大證券投資信託、臺北富邦、臺新、安碁資訊、旺旺友聯、國泰綜合證券、遠東國際
▲數位信任精銳獎得獎組織:臺灣牙e通、中華電信、全聯、核心智識、國泰期貨、開啟資安、臺灣新光、聯齊科技、點點全球
想獲得更完整詳細的 BSI 國際標準管理年會白皮書,歡迎訂閱 BSI電子報。
閱讀「 2024 BSI 永續發展國際標準管理年會」會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