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5亿小农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外部市场,从而让生活来源更加可持续。鉴于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小农生活在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中国政府将扶贫作为其目标之一。作为扶贫事业的一部分,诺丁汉大学全球挑战研究基金(UoN-GCRF)获得了一项试点项目——“赋能中国小农的合作生态系统”,即通过对四川贫困地区(代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案例研究,帮助中国小农应对挑战。GCRF项目将于2020年12月底完成,同一时间中国农村扶贫运动也将画上句号,因此2020年12月3日至4日,在线上举行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村振兴合作生态系统”的国际活动。
来自中国、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非洲国家的160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许多高层人员也参与了本次活动,包括:英国驻上海总领馆国际贸易部中国农业、食品和饮料贸易部部长Stuart Dunn先生;国务委员,YouChange中国社会企业家基金会副主席Min Tang博士;英国国家标准机构(BSI)全球食品和零售供应链总经理David Horlock先生;詹姆斯·赫顿有限公司总裁Johnathan Snape博士;英国农业工程精准创新中心(Agri-EPI)首席执行官Dave Ross教授。其他发言人包括来自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英国驻重庆领事馆的代表。
GCRF项目聚焦中国边缘地区扶贫面临的挑战和当地采用的解决方案,参会人员对GCRF项目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很感兴趣,而且中国欠发达地区在可持续农业,农村发展和创业等领域中蕴含着提升中英伙伴关系的商业机会,这对参会人员也很有吸引力。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和宣传本项目实证研究在四川和其他省份边缘地区的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包括11篇学术论文和9篇专题报告,旨在应对当地农村地区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人才短缺、对外部市场的认识和态度、金融和信贷瓶颈、合作精神等。为了消除上述阻碍并发起合作,外部干预是必然的,五年前中国政府启动的“大扶贫”计划为各部门(包括非政府组织和城市志愿组织)参与扶贫提供了机会。其中合作开发被列为项目评价的重要内容或标准。这为发展学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研究:各级外部干预(政府和非政府)在多大程度上促成了倡议的成功和可持续的合作发展?外部干预(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非政府主导)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成功或失败?
通过收集和分析一系列行业(主要农作物、马铃薯、蜂蜜、水果、旅游业)、地形(平原、丘陵和高山)和地点(四川、云南和贵州)以及少数民族(如藏族、彝族、瑶族)的良好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上述问题得以解决。本报告中的实验项目质疑了以西方经验为基础的,由合作原则推动的便利合作研究,这些西方经验原则往往拒绝或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实践。在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早在启动阶段就已成为重要因素。这个项目不仅适用于中国农村,还展示了生态系统方法在研究设计、社会影响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价值,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发展中国家边缘地区存在的复杂问题。
为了扩大社会影响,该项目在不同部门(马铃薯种子育种,优质蜂蜜,学生参与乡村旅游,有机农业以及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和教育)提供了五份社会影响报告,并在项目报告中收录了一份学生能力发展报告。此外,还包括在活动中展示的相关案例研究,并由六位利益相关方进行介绍,内容涉及从中英马铃薯公司的技术合作到有机农业的社会创新等一系列领域,从国际社会参与四川乡村旅游到中国参与非洲农业技术创新。除了背景,基本原理和活动外,在每份报告或展示的末尾还提出了加强中英合作的方向或途径。
对于关键利益相关者即将举行的联合行动,该项目为联合行动专家小组成员和听众就以下主题提供了发表建议的机会,主题有:
- 过去五年里中国的扶贫实践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农村振兴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生态系统方法对挑战导向型、跨学科和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研究设计和实施的价值所在;
- 中英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和农民赋权方面的研究合作;
- 在中国边远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场和地方特色产品出口方面的中英商业合作机会和途径;
- 2021年农村创业培训和竞赛的联合项目。
这篇文章是由诺丁汉大学发表,点击此处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