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持續發展10大國際趨勢前瞻(上)

2024年是艱難的一年,對於國際永續發展也是如此。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競爭和歐美政治氣候的變化,為全世界應對氣候變遷、實現綠色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然而只要人類社會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不變,邁向永續發展的野心不變,相信困難只是暫時的。 2025年我們需要更多的耐心,既要仰望星空,更應腳踏實地。

展望一:歐盟將變得猶豫不決

歐盟一直在綠色轉型和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引領全球風氣之先,自2019年12月推出《綠色新政》以來,幾乎每個月推出一部新法規。一時間,新的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標準規範讓人眼花撩亂。然而,今年6月舉行的歐盟換屆選舉後,政治氛圍開始右轉,歐盟對永續發展的態度也開始調整。例如,著名的《歐盟可持續報告指令》(CSRD)雖然早在2023年1月5日生效,按計劃第一批歐盟企業將在2025年披露其ESG信息,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有12個歐盟成員國仍然沒有把CSRD轉為本國法律,其中就包括德國,這意味著CSRD將無法在超過一半的歐盟成員國中落地執行。另一個例子是《歐盟零毀林法案》(EUDR)本應在2024年12月開始執行,但10月歐盟決定延期一年執行。不過歐洲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意願和目標不會改變。 2024年德國的能源消耗中,再生能源已經佔到55%,英國也突破了50%。 2025年再生能源的比例將進一步擴大。

展望二:國際碳市場在徘徊中重啟

2024年在巴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最大的成果就是重啟國際碳市場。 《巴黎協定》中的6.4機制(將被正式命名為“《巴黎協定》碳信用機制”,PACM)原則上獲得通過,這一階段性成果的獲得歷時9年,來之不易。目前已經有超過1,400多個CDM計畫申請轉職6.4機制下,新計畫開發、審定、登記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開始。另外大家比較關心的誠信自願減排原則(ICVCM)在2024年也取得了進展,市場上主流的12家碳信用機制向ICVCM提出了申請,其中6家獲得了認可(CCP-Eligible),包括市佔率最高的核證碳標準(VCS)和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然而就在上週,兩位ICVCM的創始專家小組成員宣布辭職,原因是不滿ICVCM批准了3項跟隨與減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相關的方法學,他們認為這3項方法學不符合ICVCM的核心原則。關於碳市場、碳信用近幾年來爭議不斷,國際自願碳市場近兩年也出現萎縮,2023年的交易量與2022年相比已腰斬,2024年則延續了這一趨勢。儘管國際碳市場的發展道路曲折,但相信2025年將會初現曙光。即便企業的目標是實現淨零排放,最後還是會有一定量的殘餘排放,必須要透過高品質碳信用進行抵消,這是剛需,預計至2035年,國際碳市場的交易價值將達到270億美元(交易量最高峰的2021年是21億美元)。

展望三:中國企業揚帆出海

中國企業的出海不僅關乎國內經濟,也將影響全球產業佈局和國際分工,其涉及的體量、波及的範圍、影響的深度將接近或超過上一次國際產業大轉移。在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的背景下,逆全球化開始盛行;同時國內內卷嚴重,出海對於許多中國企業來說成了必選項。無論是主動還是被迫,中國企業對外尋找機會和突破,再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否可以開啟“全球化2.0”,值得期待。

中國企業在國際化方面成功與否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ESG做的好不好,這是中國企業能否真正成為模範的國際公民的晴雨表。 ESG不僅包括環保、氣候變化,還包括對當地社區和本土員工的責任,還有公司治理方面例如合規、反腐敗、反賄賂等等,這些都是成為良好國際公民的基本功。實話實說,國際社會尤其西方輿論對中國企業是有疑慮的,在這種檢視下,中國企業更要把ESG做好。

*VCM Forecast to Reach $27bn in 2035: New Report

展望四:人工智慧成為永續發展的「X」因素

一方面以AI為代表的數位技術能更好的賦能碳排放和能源的管理。 AI的應用場景很多,例如在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由於風力、光伏發電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AI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電力系統的效率。透過提高對供需的預測,AI技術能夠將變化的可再生能源供應與電網需求相匹配,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生能源的經濟價值,並使其更容易融入電網。例如,AI可以使用天氣模型和渦輪機的位置資訊來預測風力發電量。

隨著人工智慧的強勢崛起,其能源消耗也快速成長,尤其是生成式AI。 ChatGPT一天就消耗50萬度電,相當於1.7萬個美國家庭的平均電力消耗。 2018年中國資料中心耗電佔全社會耗電的1.6%,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驚人的5.8%。 微軟原定於2030年實現碳的負排放,亞馬遜原定目標是2040年實現淨零排放。現在看來他們都得要調整目標了,原因就是這兩年AI發展太快,打亂了他們原先減排計畫的節奏。僅僅靠風、光、水這些再生能源難以滿足人工智慧推動的用電量的暴增,核能發電因其在清潔性、穩定性等方面的顯著優勢,成為了科技巨頭的「新寵」。今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的科技廠頻頻現身,紛紛加碼押注核能。包括甲骨文、Google、Meta、微軟、亞馬遜都開始投資建造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SMRs)。

另外,人工智慧在應用過程中的倫理問題也將逐步凸顯,包括AI模型建構和應用中的公開透明、資料安全、隱私保護等等都應受到重視。

AI与环境可持续的平衡可能实现吗?《FT中文网》,2024年11月5日,陈钰什AI与环境可持续的平衡可能实现吗?
ChatGPT日耗电超50万度 是美国普通家庭用电量1.7万多倍 _ 东方财富网
2025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将增长至近4000亿Kwh,节能降耗需求迫切-立鼎产业研究网
投资100亿美元建AI数据中心,Meta寻求核能合作__财经头条

展望五:淨零排放的定義更加清晰

國際碳圏都比較關心的淨零排放的ISO標準(ISO 14060,Net Zero Aligned Organizations)預計於2025年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正式發表。這是繼2023年發布的碳中和標準(ISO 14068-1)之後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際標準。此標準將取代《IWA42:淨零指引》,對組織層級如何設定淨零目標、制定減排策略和計劃,以及如何驗證所取得的進展等提出要求。

國際碳圏的話語中,淨零排放和碳中和涇渭分明。淨零排放的精髓在於“應減盡減,減無可減”,直到殘餘排放佔基線值的5%-10%,才能用高質量的碳信用進行中和(比如清除類碳信用),而碳中和則無此要求,因此想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狀態非常不容易。而在中國,我們基本上不太區分二者,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概念叫做「零碳」。

目前國際上較流行的淨零排放標準是科學碳目標(SBTi)所製定的《企業淨零標準》,預計也將在2025年發表2.0版本。我相信ISO的淨零標準與SBTi的標準將既有競爭也有合作,恰似ISO 14064-1(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會計)和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的關係。


作者:萬揚,曾任聯合國高級官員,現任英國標準協會(BSI)亞太區永續發展總監,從事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節能減排工作逾20年。